优企汇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农业知识 » 正文

番茄苗期常见病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02 11:25:01    浏览次数:91
标题

番茄苗期常见病害


 

一、猝倒病

猝倒病多于苗床前期发生,幼苗子叶消耗殆尽而新根仍未扎实时最易发病;患病幼苗基部初呈现水渍状病斑,后变褐缢缩,倒伏死亡,湿度较大时产生白色絮状菌丝。

苗床连续低温、高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雨水较多或灌溉不合理会导致病菌蔓延和再侵染。苗床光照不良,通风透气较差也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二、立枯病

刚出土的幼苗和大苗均可受害,尤以中后期为主,病苗茎基部变褐色,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病苗或定植后5~10天,病苗茎基部产生暗褐色椭圆形病斑,病株白天萎蔫,夜间复原

病斑逐渐凹陷,并继续扩展,绕茎1周后茎基部缢缩变细,地上部的茎叶萎蔫干枯,不倒伏,呈立枯状。定植后发病,湿度大时组织腐烂,病部产生淡褐色蛛丝状霉层,后期形成菌核。

猝倒病和立枯病的区别

病状:较显著的特点是立枯病是站着死。而猝倒病是幼苗猝倒而死。立枯病开始产生椭圆形不规则的暗褐色病斑,后来病斑扩大,绕茎一周,病部萎缩,最后叶子萎蔫枯死。

病症:将立枯病苗拔起,潮湿时可看到浅褐色蛛丝网状的霉,而猝倒病的病菌是白色絮状物。

发病时间:猝倒病一般发生在幼苗前期,刚出土的幼苗发病较多;立枯病发生较晚,一般在出苗经过一段时间生长之后发生。

发病温度:15℃左右易引发猝倒病。立枯病发病适宜温度为20℃。

三、茎基腐病

幼苗发病后,首先茎基部变褐,随后病部收缩变细即发生缢缩现象,进而中上部茎叶逐渐发生萎蔫下垂和枯死。

发病苗白天萎蔫, 夜晚可恢复,数日后, 当病斑环绕茎一周时,幼苗便逐渐枯死,不倒伏。(根系不腐烂)

四、生理性沤根

沤根属于番茄苗期的生理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并非由病菌造成。造成该病的原因主要有苗床温度过低、湿度过大、光照不足。常导致番茄幼苗不发根,根部变褐腐烂,地上部分萎蔫。加强苗床管理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

番茄苗期病害还有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根腐病等。多为苗期带病,后期大面积发生,在种植时应引起重视。夏秋季节温度超过35℃时间长,还容易引起高温障碍,会造成花芽分化不良,需控温降温。
作者:梁万平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番茄苗期常见病害为小编整理作品,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qq.com,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2017-2021 琼ICP备2024019501号-3 uqihui.com 备案号:琼ICP备2024019501号-3


本站内容系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uqihui.com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