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企汇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科技数码 » 正文

比亚迪半导体为何要全力“去比亚迪” ?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9-02 11:43:27    浏览次数:69
标题

比亚迪半导体为何要全力“去比亚迪” ?

文 | 谢泽锋

编辑 | 杨旭然

出品 | tide-biz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对大陆喊话:芯片代工业务就交由台积电来做,大陆还是负责好芯片设计就好了。

王传福“隔空回应”:“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

言下之意,你台积电能造芯片,我比亚迪也可以。

早在2004年,比亚迪就成立了微电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前身),17年的韬光养晦之后开始“秀肌肉”,打破国外巨头在汽车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垄断,比亚迪半导体目前是国内唯一集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再到系统级应用的全产业链IDM企业。

然而这个国内汽车芯片执牛耳级的企业,最近却因代理律所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上市之路被迫按下暂停键。

被“队友”拖累,并不意味着比亚迪半导体上市终结。严峻的缺芯潮,再加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景气,都是其汽车芯片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球来看,汽车厂商跨界入局芯片制造极为罕见。但比亚迪的特殊就在于,其从来没有将自己的能力圈局限在某一个领域。

分拆半导体业务之后,王传福在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野心已然外露。对于已经是中国汽车界第一大市值的比亚迪来说,意味着怎样的想象空间?

01

含着金钥匙的“富二代”

尽管已经分拆,比亚迪半导体更像是比亚迪集团扶持下的一个“事业部”。

汽车功率芯片是比亚迪半导体的核心业务。

尽管只有巴掌大小,但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功率芯片却是新能源汽车的“中枢神经”。

它直接影响着电动车功率的释放速度,直接控制直、交流电的转换,同时对交流电机进行变频控制,决定驱动系统的扭矩(汽车加速能力)、最大输出功率(汽车最高时速)等,可以把它理解为汽车电子装置的“CPU”。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你的车能跑多远、能跑多快。

对比传统汽车,功率半导体在汽车半导体中的用量占比为21%,但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上,其用量占比达到约56%,直接上涨了一倍之多。

成本角度来看,功率芯片约占电机驱动系统成本的一半,而电机驱动系统占整车成本的15-20%,也就是说IGBT占整车成本的7-10%,是除电池之外成本第二高的元器件。

可见,汽车功率芯片不仅贵,而且必不可少。

比亚迪半导体含着金钥匙出生。仰仗母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比亚迪半导体是国内唯一一家集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再到系统级应用的全产业链IDM企业。

目前,国内IGBT芯片仍然被外资把控,英飞凌市占率在国内长期超过50%,比亚迪半导体仅次于英飞凌,市场占有率19%,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一;另一家中国企业斯达半导位居第三,市占率约为13%。

和比亚迪的IDM全业务链模式不同,斯达半导采用无工厂的Fabless模式。比亚迪的一体化优势,使其能够在芯片代工及真车测试端做到更多的精密控制。

除了汽车功率芯片,比亚迪半导体还是:

中国最大的车规级MCU(微控制单元)芯片厂商;

IPM(智能功率模块)保持国内前三;

CMOS 图像传感器排名第四;

全球首家、国内唯一实现SiC(碳化硅器件)大批量装车的半导体供应商;

国内少数能量产前装车规级LED光源的半导体厂商。

尽管已经分拆,比亚迪半导体更像是比亚迪集团扶持下的一个“事业部”。

比亚迪半导体约六成收入来自比亚迪集团。公司招股书显示,2018 年、2019 年和 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向关联方的销售金额分别为9.1亿元、6.01亿元和 8.51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 67.88%、54.86%和59.02%。

如此之高的关联销售比例,比亚迪和比亚迪半导体就像是一家“母子公司”——母公司输血,子公司供货。

但如今,这个比亚迪亲手养大的孩子,必要学会断奶。

02

外供难题

“朋友圈”的开拓并非易事。

如果说分拆上市是比亚迪开放战略的第一步,那么开拓“朋友圈”,打动外供客户,才是比亚迪业务分拆的关键。

此前,中金公司给予比亚迪半导体300亿的估值,相比同行业580亿市值的斯达半导(603290.SH),比亚迪半导体产能更大,市占率更高,理应还有近一倍的空间。

关键就在于产品的外销,但“朋友圈”的开拓并非易事。显而易见的一个问题:作为竞争对手,其他汽车厂商为何要购买比亚迪半导体的产品,为他人做嫁衣呢?

只要比亚迪还是大股东,这种顾虑恐怕就不会消除。

此外,比亚迪半导体六成收入依赖母公司,潜在客户也会对其能否持续稳定供货产生担忧。

而且,车规级半导体有其行业特殊性,客户获取的难度相对动力电池只增不减。

最早分拆的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截至目前,其“刀片电池”外供车企名单中仅有福特和红旗两个品牌。

车规级半导体企业要想打入车企的供应链体系,需符合一系列车规标准和规范,且需要在较长周期中完成相关测试,并向整车厂提交测试文件。即使完成了相关认证和审核,还需经历严苛的应用测试验证、长周期的上车验证,才能进入汽车前装供应链。

车企和芯片厂商一旦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后,很难再次更换供应商。

另外,竞争对手也在不断涌入,士兰微、株洲中车时代等企业已经加入战局。中车时代的IGBT芯片产品已经在物流、大巴车上开始使用。

开拓外销客户不仅是比亚迪半导体的一项长期工作,同时也是“比亚迪系”的共同难题。这对于这些企业的负责人来说绝非易事,但也只能迎难而上。

1  2  下一页>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比亚迪半导体为何要全力“去比亚迪” ?为小编整理作品,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qq.com,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2017-2021 琼ICP备2024019501号-3 uqihui.com 备案号:琼ICP备2024019501号-3


本站内容系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uqihui.com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