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企汇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机械器材 » 正文

近红外光谱的工作原理阐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9-02 09:10:41    浏览次数:70
标题

近红外光谱的工作原理阐述

近红外光谱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记录的主要是含氢基团X-H(X=C、N、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


不同基团(如甲基、亚甲基,苯环等)或同一基团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近红外吸收波长与强度都有明显差别;


NIR光谱具有丰富的结构和组成信息,非常适适用于碳氢有机物质的组成与性质丈量。


但在NIR区域,吸收强度弱,灵敏度相对较低,吸收带较宽且重叠严重。


因此,依靠传统的建立工作曲线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是十分困难的,化学计量学的发展为这一题目的解决奠定了数学基础。


其工作原理是,假如样品的组成相同,则其光谱也相同,反之亦然。假如我们建立了光谱与待测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分析模型);


那么,只要测得样品的光谱,通过光谱和上述对应关系,就能很快得到所需要的质量参数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校正和猜测两个过程:


(1)在校正过程中,收集一定量有代表性的样品(一般需要80个样品以上),在丈量其光谱图的同时;


根据需要使用有关标准分析方法进行丈量,得到样品的各种质量参数,称之为参考数据。


通过化学计量学对光谱进行处理,并将其与参考数据关联,这样在光谱图和其参考数据之间建立起逐一对应映射关系,通常称之为模型。


固然建立模型所使用的样本数目很有限,但通过化学计量学处理得到的模型应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对于建立模型所使用的校正方法视样品光谱与待分析的性质关系不同而异,常用的有多元线性回回,主成分回回,偏小二乘,人工神经网络和拓扑方法等。


显然,模型所适用的范围越宽越好,但是模型的范围大小与建立模型所使用的校正方法有关,与待测的性质数占有关,还与丈量所要求达到的分析精度范围有关。


实际应用中,建立模型都是通过化学计量学软件实现的,并且有严格的规范(如ASTM-6500标准)。


(2)在猜测过程中,首先使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待测样品的光谱图,通过软件自动对模型库进行检索,选择正确模型计算待测质量参数。

标签: 近红外光谱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近红外光谱的工作原理阐述为小编整理作品,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qq.com,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2017-2021 琼ICP备2024019501号-3 uqihui.com 备案号:琼ICP备2024019501号-3


本站内容系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uqihui.com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